科普新闻网

热点评!“烧伤男孩”来宁上大学,体验东大“灵巧机械手”

发布时间:2025-08-29 14:18:33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caobo

“烧伤男孩”来宁上大学,体验东大“灵巧机械手”


(资料图片)

曾靠双拳书写,如今“重新握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通讯员孙艳

8月28日,新生报到日前一天,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迎来一位特殊的新生——来自安徽池州的“烧伤男孩”方益凡同学。因意外烧伤后只剩下单指的他,此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开学前,他收到了东南大学SEUrobot康复机器人组的邀请,来到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体验“肌电交互控制灵巧手”。

当天下午4时,在东南大学李文正楼131实验室,假肢方向负责人胡旭晖老师先介绍了“肌电交互控制灵巧手”的运作原理,课题组成员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卫智恺为方益凡佩戴上肌电手环,并采集了其手势动作的肌电数据。很快,程序自动生成模式识别模型,根据方益凡的运动意图开始控制灵巧手相应手势动作。

握拳、张开、翻腕,再次握拳、张开、翻腕,方益凡眼中满是惊喜。“一开始有些紧张,但适应了以后,冰冷的机械手臂似乎与我的身体有了一些默契!”课题组成员再次为他调整握笔姿势,方益凡在白纸上慢慢写下“东大我来了”五个字。

胡旭晖介绍:“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攻克如何为更多人设计制造匹配度和舒适度更高的义肢的难题,我们也将在小方同学接下来的学习中,带领他一同研发制作属于他自己的义肢。”

“科技改变人生”在此刻具象化,这个曾靠双拳书写的男孩,离“重新握笔”的期待又近了一步。2010年,2岁多的方益凡遭遇横祸,全身68%严重烧伤,面部毁容,双手变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路。23次手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却异常懂事,就算疼得全身是汗,连床单都被汗水浸湿,他也从不哭闹。

这场意外夺走了方益凡健康的身体,却淬炼出一个不屈的灵魂。面对身体的残缺,他从不抱怨,而是想办法克服。初学写字时,因为双手变形,无法握笔,他就用两个拳头抱着写。坐着写不好看,那就站着写!在池州一中钱学森班求学的3年里,方益凡用变形的双拳紧握笔杆,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每一份作业。尽管书写速度只有同学的一半,这个坚强的少年始终坚持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从未因身体残疾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相对于别人,我可能更加专注,学到的东西更清晰透彻些,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逻辑思维。”在2025年高考中,方益凡获准每科延长30%的考试时间,用双拳完成了所有科目的作答,最终取得664分的优异成绩,超出安徽省理科本科线203分。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见证了他的努力,更向大家证明:身体的残缺永远阻挡不了一颗追梦的心。如今,这个用双拳写字的少年已经成为东南大学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与智能系统)的一名大一新生。据悉,该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和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其中就涵盖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让方益凡感动的是,追梦路上,始终有温暖相伴。据悉,在他被东南大学录取后,学校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表达祝贺并询问其可能遇到的困难。随后,多部门紧密沟通协调,为其入学做了充分准备,协调组建宿舍,营造温馨环境,并在相关课程学习等方面做了细致安排。月初,学校便安排老师专程家访,协助其完成资助申请,并根据学校相关政策为他办理学费减免。

“考虑到我用双拳抓握栏杆不便,学校专门将宿舍四人间改成了三人间,将我的床铺改到了下铺。而且,同宿舍的小伙伴也是我高中的同学,大家都很熟悉,可以互相照应。学校的细致安排让我特别安心,我会努力回报这份关爱。”尽管经历磨难,但方益凡始终乐观坚韧。他对机器人、物理研究充满热情,并制定了清晰的学业规划,“我要在东大好好学习,以后我的科研方向可能就是制作一双灵活自如使用的机械手,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人生!”

标签: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上一篇:今热点:上海地铁裁员惊醒千万人:你的Plan B,可能藏在轻资产创业里!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闻排行